木札岭·红色团建

木札岭又名没大岭、长尾巴岭,之所以叫长尾巴岭,因为这道岭长达1500米,从木札岭南坡一直伸入板房上河。地处豫西伏牛山北麓,位于嵩县东南部车村镇,距古都洛阳80公里。是坐落在嵩县东南角的一个小山村,其因北接洛阳汝阳、东壤平顶山鲁山、南临南阳南召而成为典型的“金三角”地带,也是伏牛山东来西往的必由之路,更是嵩县、栾川出入东南的咽喉之地。战争年代,这里曾作为重要的交通“要塞”,长期被地主武装所占据,红二十五军更是在这里谱写过一曲慷慨激昂的长征壮歌。

遥想当年,红二十五军一路风尘,于1934年12月1日翻越鲁山、嵩县交界的木札岭时,守在鲁山县、嵩县交界处把口的地主武装势力闻讯逃窜。红二十五军顺利翻越木札岭,进入嵩县境内,国民党四十五军仍在后面紧追不舍。这道横岭南侧是高高耸立的东大尖岭,北侧是延绵陡峭的红石关,中间是一条连接鲁山、嵩县的必经之道,稍懂军事的人就能看出,这里显然是设口袋阵打伏击、阻击战的理想战场,为此,红军决定利用木札岭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,打一场伏击战,迟滞敌人。

赫然屹立着由邓小平题词的“红军长征纪念碑”,内文详细记载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嵩县和木札岭战斗的情况:“……1934年12月,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路过嵩县车村一带期间,为了打击尾追之敌,派出一连红军官兵,在车村的木札岭占据有利地形,居高临下,痛击尾追之敌国民党军刘桂堂部,此次伏击战,打死打伤刘部官兵40多人,使刘部再也不敢紧追红军。后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会合整编,创建了豫陕鄂革命根据地。”

1934年12月1日下午2时,红二十五军从木札岭过来一路向西行,晚上驻扎在树仁街,为了对付国民党军队的追击,天黑时红军又返回一个连,埋伏在木札岭上,决定打一场伏击战。12月2日一大早,敌军先头部队就追到木札岭脚下。当时,敌军官遇到了准备去鲁山的和尚能勤和车村农民李老大,便询问红军的情况,两人回答说:‘红军大队人马昨天下午已经过完,现在这里没有一个红军了。’敌军信以为真,大胆进入木札岭,正好进入红军的埋伏圈。居高临下的红军战士们用机枪、长枪一齐猛烈开火,弹如雨下,打得敌人措手不及,伤亡惨重。事后,据敌军统计,此仗被打死打伤40余人。”村民郑国卿生前讲,当时红军和国民党部队打得很激烈,枪炮声震得村民‘耳朵直疼’。”

木札岭战斗也叫长尾巴岭伏击战,打得敌军心惊肉跳,再不敢追得太紧,听说红军当晚住在天桥沟,敌军当晚只敢住在车村街。恼羞成怒的敌人,只能把怒火发泄在老百姓的身上。他们派人抓住能勤和尚和李老大,以“红军探子”的理由将两人杀害。

“长尾巴岭伏击战,红军戏称‘割尾巴’战,就像割掉跟在红军后边像尾巴一样的白军。这个战斗红军暂时延缓了国民党部队的追击速度,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红军在洛阳境内处于相对安全的境地。”

每一段红色历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,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、精神文明建设和团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木札岭是红二十五军的战斗地、穿越地和驻扎地。结合这些红色资源,木札岭度假区推出了以红色为主题的团建活动。吸引很多单位来洛阳木札岭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培训。